精密玩具齒輪對齒厚、分度圓直徑等參數(shù)的誤差要求嚴苛(通常需控制在±0.05mm以內),但因塑料注塑時材料的收縮率存在非線性特性(尤其是PA、POM等常用材料),需通過仿真結合實驗驗證,補償模具型腔尺寸。例如,齒輪的漸開線齒形收縮率受壁厚和熔融流向影響,需多階段修正工藝參數(shù)。
分型面與澆注系統(tǒng)設計:齒輪的對稱性要求澆口分布均勻(推薦三點進膠或熱流道平衡填充),以避免熔接線影響強度,同時需減少脫模阻力。
型腔排氣與脫模機構:玩具齒輪多采用小模數(shù)齒形(如模數(shù)0.5以下),需在模具中設計微米級排氣槽,并采用無拔模角精密脫模機構,防止齒面拉傷。
遙控玩具齒輪模具需兼顧高耐磨性(例如高頻次注塑PA+GF材料)與經(jīng)濟性。傳統(tǒng)SKD61模具鋼(HRC52-56)雖能實現(xiàn)高鏡面拋光,但加工成本較高;近年趨向采用預硬化的S136或NAK80鋼材,減少后續(xù)熱處理工序。
高耐磨場景:推薦SKD61或DC53(含碳量1.5%以上),適合大批量生產(chǎn)的耐磨需求。
中小批量場景:選用預硬鋼如P20(HRC30-36),降低表面處理成本。
基礎要求:優(yōu)先選用POM(自潤滑、低吸水率)或PA+30%玻纖(高強度、耐疲勞),適用于玩具齒輪的中高負載場景。
特殊環(huán)境:耐低溫場景可選TPU,耐腐蝕場景用PPS改性材料。
齒輪嚙合面需考慮長期潤滑需求,模具設計中可通過嵌件成型預留潤滑脂槽,選用硅基或鋰基潤滑脂(耐溫范圍-40°C~150°C)以降低摩擦噪音。
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,可嘗試生物基工程塑料(如PA610)或再生塑料,符合玩具行業(yè)的環(huán)保法規(guī)升級趨勢。
通過Moldflow模流分析+有限元力學仿真,提前預判齒形變形,減少試模次數(shù)。
針對遙控玩具的多尺寸齒輪需求,采用可替換型芯的快換結構,縮短開發(fā)周期。
例如DLC類金剛石鍍膜可提升模具表面硬度(HV≥3000)和脫模效率,適用于微型齒輪的精密成型。
精密玩具齒輪模具設計需從材料性能、結構優(yōu)化、工藝參數(shù)三端同步突破。行業(yè)正朝著高精度、長壽命、綠色化方向發(fā)展,建議設計團隊強化跨學科協(xié)作(材料學+機械工程),并關注新型合金鋼及可降解塑料的應用動態(tài)。